追溯太阳眼镜的发展史
说起来墨镜不是今天才有的,但却是在近代才开始流行的。从最早开始以飞行员的飞行镜的形式出现,到如今成为大众必不可少的遮挡紫外线的饰物,几经变化,却跟随着镜头前的明星们走在时尚的最前端,伴着时尚的脉搏跃动。
与明星的不解之缘
奥黛丽·赫本在银幕上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形象,这其中离不开一个饰物,墨镜。娇翘的小脸上架着一副旅行者墨镜。影片中,赫本拿着早餐,对着橱窗,镜头前演绎着赫本对着橱窗的样子,不知墨镜后面的眼神在说着什么。然而这一幕,也成为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的经典。随后,她戴的那款超大墨镜也迅速流行了起来。据说,旅行者墨镜除了能遮挡阳光外,它还有个用途就是能能测量脸庞尺寸。
卡尔·拉格菲尔德,这位时尚界著名的大师级人物,从来都是以墨镜示人。对于墨镜的看法,他有自已独特的理解,他说:"墨镜就像是便携式眼影,从有色眼镜中看世界更美丽,每个人都像年轻了10岁,这就是我戴墨镜的原因。"所以我们才看到他经常戴着副墨镜在时尚界驰骋。
著名导演王家卫我们都认识,只是,每次见到他都是’墨’不离身,墨镜对于他来说,就像是长在了脸上一样,从来没有人见到过他在镜头前摘下墨镜的样子。而对于他为何不肯将墨镜摘下,这个恐怕只有他自已心里最清楚,虽然王家卫自已的解释是:"习惯在夜间生活和拍戏,所以眼睛已经受不了强光刺激。"但心理学上来讲,戴墨镜的人,可以看似不动声色地观察周围的情形,同时不让别人发现自己在观察什么,起到一个很好的心理保护作用。或许墨镜对于他来说也只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已,不过却的的确确的与他的形象融为了一体。
墨镜的前身"眼镜"
无论是眼镜还是墨镜,在现如今已经是司空见惯。不过,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我们今天所戴的眼镜或是墨镜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对于眼镜的来历,一直到今天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眼镜出现在13世纪中叶后。最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说按照15世纪的文献《眼镜是不是古代发明?》中所记录,眼镜是一名叫亚历山大德罗·斯皮纳的僧侣科学家发明的,当然这还有待考证。还有说眼镜是中国发明的,因为1240年中国有位叫赵希鹄的文人在《洞天清录》中写道: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和大钱币比较像,颜色又很像云母的东西,老人年岁大了,视力减退没办法看书,就把这种似大钱币的东西戴在眼睛上,用来集中视线,这样能看得更清楚。马可·波罗也在1260年的时候记录过:"中国老人为了清晰地阅读而戴着眼镜。"
眼镜发明初期,工匠们只会磨制凸透镜,直到公元1400年左右,矫正近视的凹透镜才问世。尽管赵希鹄的纪录比意大利的相关文献早了半个世纪,但也有史学家认为上述文字是在明朝才由后人添上去的。不过,就墨镜来说,很可能是中国人发明的,据12世纪刘祁所著的《归潜志》记载,墨镜是用烟晶制造的,一般只有衙门的官大人们才能戴,不是为了遮挡刺眼的阳光,而是在听取供词时,让别人看不出他的反应。
眼镜在欧洲的趣事
将眼镜从中国引入欧洲的人,据说是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但几乎过了一世纪,那里才普遍使用眼镜。因为这其间他们苦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舒服而长时间地佩戴眼镜?于是人们想了各种办法,用透明的水晶石、绿宝石、紫石英等矿石磨成的透镜上做出框架,安上手柄,有点像今天的放大镜,后来是用绳子系于胸前,再后来逐步发展成长柄单眼镜和长柄双眼镜。最有趣的是,欧洲人还发明了夹鼻眼镜。只是这夹鼻眼镜不是任何人都能戴的,它比较挑鼻子,但是罗马人和英国人比较高兴,因为他们的鼻子比较大,鼻梁比较高,戴起来很容易。不过对于夹鼻眼镜小鼻子的人肯定不会高兴了,因为戴眼镜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到了16世纪,西班牙人尝试把丝带绑在镜架外侧,然后安全地套在双耳上,这才算解决了鼻子的问题。直到1730年,一位英国人发明了根据人头大小调整的眼镜,并很快演变成双钩于耳的样子,我们今天所戴的眼镜的样式才开始出现。
不过在那个时候,对于眼镜的接受程度各个国家也是不一样的。虽然眼镜演变成了双钩于耳的样式,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人都喜欢戴着眼镜到处乱跑,法国人就是这样。当时在法国,眼神不好贵族们只是在私下里使用眼镜,在公共场合用时,都是用完后快速收起,英国人也是一样。然而西班牙人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戴上眼镜看起来会更显得更加威严,是身份的象征。
不可不说的"雷朋"
要说墨镜的历史,不可不说的就是雷朋。它诞生于1937年,是墨镜制造商中的大哥大,但它最值得称道的还在于它在1930年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副能保护飞行员眼睛的、绿色镜片的太阳眼镜。当时,有一位美国空军的中尉,是位非常有经验的飞行员。他在若干次飞行中,深刻的体会到强烈日光给眼睛带来的伤害,因为飞行过后,经常有一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的不良反应,他觉得飞行员确实非常需要一副能吸收许多光线的太阳镜。于是,他求助于当时还叫博士伦的雷朋公司。雷朋经过了反复的实验与研发,终于在1930年研制成功了这种既美观又能防止紫外线的可以保护双眼的太阳镜,它的出现深受美国飞行员的欢迎。1937年博士伦公司正式把这种太阳镜推向市场,并更名为雷朋。
最初,这种新发明的太阳镜仅仅是飞行员的护目镜。后来人们发现它确实能吸收很多的日光,且发散非常少的热能,视觉方面也能很好的保护视力,在军中试用一段时间后,便逐渐在美军推广开来。但真正让雷朋太阳镜扬名的,却是美国非常有名的五星上麦克阿瑟将军。麦克阿瑟那惯有的装束就是叼着烟斗、身着军旅皮夹克、戴着一副雷朋墨镜,而随着这副装扮的深入人心,雷朋也成为了众人皆知的墨镜品牌,开始流行于美国,后来逐渐风靡全球。
旅行者墨镜
在旅行者墨镜没出现之前,所有的墨镜都是金属制成的,万变不离其中,就那几款样式,后来雷朋公司的设计师"雷蒙德斯蒂格曼"大胆创新,在1952设计出T形的眼镜框外加一副粗壮宽镜腿的旅行者墨镜。推出不久,便在上层人物和明星中流行起来,尤其是奥黛丽·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戴着它出现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而由金属框架到塑胶框架的转变,在当时也算是不小的革新,一直到现在,旅行者墨镜都称得上是现代设计的经典之作。它是那样的与众不同,甭管什么人戴上它,都会增添一份独特的时尚气息,而粗壮的镜腿更具有男性的气概。女人戴上它,柔美中多了几分的英姿,透着帅气。所以,不管后来旅行者墨镜的颜色如何变换,它的基本架构已注定成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