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llen.de获得4900万美元投资 欲做眼镜界Uber
Brillen.de是一家自筹资金、独立创业的家族企业,总部位于德国勃兰登堡。该公司开发的线上业务主要销售自主品牌眼镜,并构建个体和本地眼镜商网络。本周四,该公司宣布获得了成立至今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金额为4500万欧元(约合4900万美元),投资方是知名风投公司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其投资组合包括Facebook、Spotify、LinkedIn、WorldRemit和Zillow)。根据Brillem.de公司联合创始人Daniel Thung透露,他们计划利用这笔投资,将目前的商业模式“复制”到欧洲及其他国际市场。
Brillen.de公司成立于2012年,起初是由眼科专家出身的一家人共同创立的个体眼镜商店(目前一名拥有多项配镜专利的眼科医生是该公司董事会成员),他们的业务覆盖了德国、奥地利、英国和西班牙四个市场。该公司没有透露本次融资的公司估值详情,不过他们表示,过去一年的业务收入超过了“千万美元”。但根据TCV风投业务主管John Doran透露,Brillen.de的母公司SuperVista今年的销售额已经过亿,而且自成立开始就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眼镜制造和销售行业出现了很多颠覆性创新,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眼镜电商Warby Parker ,他们向人们展示了互联网是如何利用用垂直整合概念去颠覆传统行业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销售隐形眼镜、太阳镜、以及提供眼睛护理服务的线上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外,不少独立的实体眼镜店也都被大型连锁眼镜品牌给取代。
不过,Brillen.de现在引入了一个全新的眼镜销售策略,消费者不用再像无头苍蝇似的,费劲地一家又一家地寻找不同实体眼镜店,重复各种繁琐的验光、试戴眼镜等前期评估工作,Brillen.de就像是配镜行业里的Uber,为消费者提供按需配镜服务。Brillen.de并不打算把眼镜商抛开,事实上,很多个体眼镜店变成了Brillen.de平台的重要组成补充,就像Uber的个体司机一样,消费者可以在按照自己的需要这些个体眼镜店内挑选、试戴眼镜,同时也能帮助Brillen.de提升自主品牌的制造和销售业务。
不仅如此,Brillen.de平台上的各家眼镜店也会保持良性竞争,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Brillem.de公司联合创始人Daniel Thung说道:传统的个体眼镜店每天只能吸引很少消费者进店,通过我们的帮助,为他们带来了更多客户,现在每天Brillen.de平台上的个体眼镜店内客流量几乎翻了一倍。这是一种双赢策略,也让我们获得了一批忠诚度很高的个体眼镜店。除了为这些个体眼镜店提供眼镜产品,Brillen.de也支持账单和客户管理服务。
此外,Brillen.de想要和实体眼镜店合作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希望实体眼镜店能够销售Brillen.de品牌的镜片;二是眼镜行业存在一个无法取代的现实,那就是验光、试戴眼镜无法在线上完成。如今,与Brillen.de 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的实体眼镜店已经超过700多家了。
事实上,其他很多行业领域早已经开始尝试按需共享理念了,比如家政护理服务领域里有Handy和Thumbtack、医疗健康领域里有Zocdoc、当然还有交通运输行业里的Uber。目前在眼镜细分垂直市场里,还没有类似的商业模式出现,Brillem.de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Thung表示:我们目前还没有直接竞争对手,欧洲没有类似的公司出现,美国也没有个体眼镜店协作网络。我们目前的竞争对手都是行业巨头,比如德国眼镜连锁集团Fielmann和Apollo。
根据瑞士信贷集团所做的行业分析,预计到2017年,欧洲眼镜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欧元,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美元。
而据TCV风投的Doran透露,由于配镜复杂度等因素,仅配镜服务市值就占到了整个眼镜市场总价值的三分之二,而相比于传统竞争对手,Brillen.de则能让配镜成本减少40-50%。对于本次投资,TCV风投表示自己希望抢占这一行业市场,继而获得先发优势,他们已经发现眼镜电商Warby Parker也开始“复制”Brillen.de的商业模式、开始进军配镜行业,毕竟单纯在线上销售眼镜无法解决这个行业的固有痛点——必须要去实体店亲自验光、试戴眼镜,而这也是为什么Warby Parker开设实体店的主要原因。
据悉,作为本次投资的一部分,TCV风投的Doran和创投合伙人Simon Breakwell将加入Brillen.de公司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