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落户青岛
青岛市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揭牌
8月9日,三迪时空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合作建立的国内首家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今后,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合力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
市立医院眼科中心周占宇主任介绍3D打印在眼科治疗领域的运用
国内首家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落户青岛
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将3D设计模型,打印为现实的产品,相较于传统制造方式,更适合制作小批量、定制化,以及复杂形状的产品。
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对个性化定制医疗器械及医疗植入物的要求很高。因此,“个性化”为3D打印技术与医疗行业搭建了深度结合的桥梁,比较典型的应用有手术预规划3D模型、手术导板、3D打印植入物,以及假肢、助听器等康复医疗器械。
此外,通过将高分辨率VR技术、CT扫描、机器人以及3D打印技术结合起来,还可以创造出革命性的个性化医疗解决方案。在虚拟现实(VR)头盔和触觉反馈手套的帮助下,医生不仅在手术规划阶段发挥作用,而且可以远程操作医疗机器人为病人做手术,再借助3D打印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迅速拓展,但在眼科领域则刚刚起步。国外已有3D打印的眼科手术器械、适合于病人特殊眼部结构的义眼以及3D打印病人眼眶模型,便于医生于手术前对照病变模型制定治疗方案或模拟手术的报道。但在国内,眼科领域与3D打印的结合尚属空白。此次国内首家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落户青岛,基于三迪时空多年国内外3D打印资源的整合,以及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眼科中心齐全的专业设置和强大的技术支撑能力。
据三迪时空董事长李培学介绍,“初步规划的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中心建设共分三期,一期将筹建眼科3D打印整形应用研发实验室、眼科3D打印假体应用实验室、三迪时空眼科3D打印应用数据处理中心,并将融入VR技术,提供术前模拟、术中治疗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二期将筹建国家级眼科3D打印技术和材料研发实验室、眼科3D打印应用医师培训交流中心;三期将筹建生物3D打印眼角膜应用实验室。”
这意味着,今后在青岛乃至全国,3D打印技术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眼科科研领域,如眼眶修复手术模拟、3D打印人工角膜组织等等。
3D打印在医疗领域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打造3D打印在眼科领域应用研发的“黄埔军校”
项目落成后,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将投入3D打印相关技术设备,结合三迪时空在3D打印领域强大的技术支持,全力打造眼科专业3D打印应用研发的“黄埔军校”。
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眼科始建于1928年,2014年正式成立眼科中心,现已跻身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中心设有玻璃体视网膜病专业、眼底内科专业、白内障专业、青光眼专业、眼外伤专业、视光专业、小儿斜视弱视专业以及眼眶、眼整形及泪道专业、神经眼科专业等专业,是胶东地区最具实力的大型综合眼科中心,拥有一大批德高望重、在全国及省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技术力量雄厚。“眼科中心与三迪时空合作始于眼眶专业,医生需要为眼眶骨折的病人进行眼眶骨折整复手术,但是,眼眶不仅面积狭小,而且重要血管神经结构复杂,手术风险较大。另外,由于每位病人眼眶的骨折形状、大小千差万别,因此,手术中植入物的形状、尺寸也就不同。3D打印技术可以在手术之前,先打印出病人骨折部位的眼眶模型,帮助医生熟悉手术部位的具体情况,增加手术的精确度,减少手术时间。”市立医院(集团)眼科中心主任周占宇教授介绍说,3D打印技术正在逐渐从手术术前模拟,向打印可植入物方面深入进展。为拓展3D打印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研发,双方将强强联合共建3D打印眼科应用研发平台,联手对3D打印技术在眼科临床应用,比如打印材料、软件研发、打印技术等进行深入研发,力争将研发成果,尽早转化为临床可应用的实用技术。
随着3D打印技术在眼科领域的推广,对于具备3D打印技术的医师和专家的需求也会逐步提升,筹建眼科3D打印应用医师培训交流中心,也是为了把研发出来的眼科3D打印技术应用成果,更快、更好地推广到更多医院,让更多患者受益。同时,市立医院(集团)眼科中心将通过眼科3D打印研发平台,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品牌。
三迪时空也会借此研发中心的成功推进,充分利用平台优秀资源,聚焦3d打印的垂直应用领域,深耕深挖优质金矿,将成功经验复制到各个领域,实现平台资源的价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