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梦想稳步向前 在大浪淘沙中续写新篇
“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好的就该坚持自己的判断。”
“其实现在很多中国的自创品牌也做的不错。对于国内品牌被收购,我觉得并不是将被收购当成了目的,而是他们到了一个瓶颈,不知道怎么样再提升,或者想提升的时候缺少资金,也有可能是不知道怎么样走下去,怎么样去开发新的产品。”王总认为合并或者被收购也许并不是一件坏的事情。
前几年中国的眼镜企业发展很快,“赚钱很容易”,顿时出现了很多与眼镜相关的企业,正是因为发展顺利没有遇到过挫折,现在遇到了瓶颈时就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世界经济都是波动的,下来的时候就要去等待什么时候再上去,往下走的时候就是让大家静下来思考如何去转,如何再创高峰。”就眼镜店而言,全世界包括台湾、日本,很多沙龙店就是在卖自己的产品,消费者被特色吸引所以选择购买。中国的眼镜行业发展的太快,消费者仿佛进入了品牌的迷宫,进而忽略了自己的直觉。“自己看到是好的就该相信自己,国内很多消费者都是在听别人说好,或者只认品牌,花钱买的是品牌。我们看到,不少奢侈品牌都会在中国建立工厂,制作只在中国销售的商品系列,这些往往在材质上非常一般,而价格却使人乍舌。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大国,但零售价却也是最高,这是不合理的现象。”中国内地眼镜零售店出现了越开越大的趋势,甚至堪比百货公司,这在国外是不可能的。面积大,铺货多,库存高,而资金流却很低,零售商的压力很大,经营成本也越来越高。“看优衣库,他们随时会有很多客人,但是眼镜店不是,总给人很空荡的感觉。这个就是成本,摆设的产品也是成本。”
王保权总经理亲自甄选每一副镜架——意大利米兰眼镜展GOTTI馆
谈到与零售商的合作,王总把销售重点置于每年的两次展会和巡展。科瑞也特别看重对零售商的售后服务,对售后服务的处理绝对优先于出货,有时还甚至送回原厂重新整理,交还给客户几乎是全新的产品!王总开玩笑地说:“有时候店家倒不希望我们做的这么好,让使用者镜架的消费周期由延长了!”但也因如此,科瑞的客户始终保持忠诚。
这两年中国眼镜企业普遍萧条,而外资始终看到中国市场的潜力,愿意等待,科瑞也是如此。松岛正树Masaki Matsushima是科瑞创始时经营的品牌之一,此品牌已经很成熟并深受亚洲市场欢迎,没有LOGO且售价不低,在当时中国的消费理念下,却是不受待见的。王总说到,科瑞看好五年十年后的中国,消费者观念必然会转变。 “有些品牌要养,因为等到品牌红了再出手就已经拿不到了。只要跟供应商配合好,他们也会看到我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