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进行】福建眼镜零售企业细分市场深挖潜力
厦门市场
三足鼎立之势与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厦门市共有200多家眼镜零售商铺,其中华视、宝岛与鹭达的零售商铺数量占了近半数。华视、鹭达与宝岛在厦门三足鼎立之势由来已久,华视与鹭达作为厦门的本土品牌,多年的发展已在消费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借助厦门与台湾的毗邻优势,宝岛很早就在厦门扎根,并且将其作为根据地和核心地区进行发展,因此厦门消费者对宝岛的认知度一直很高;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的鹭达眼镜由社区店发迹,如今正逐渐向着中心商圈进发。现今厦门市场各家零售商基本都有稳固的市场份额,想要再大幅度的提高并非不可,但不论是巩固已有基础还是致力于拓宽市场,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眼镜行业被大众认为是所谓的“暴利行业”,这个误区一直存在,这个误解对眼镜行业的伤害很深,福建市场也不例外。
其次,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房租、装修、设备、人工、进货、资格证、技术投入等成本的上升压迫和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双重影响下,福建零售市场的生意也不好做。
再次,消费者购买眼镜时既希望其时尚美观、材质上乘、工艺精湛,又希望物美价廉,但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就舍弃了品质,而选择了低价位产品。华视眼镜的黄碎煌总经理提到,经常会遇到顾客带着镜架到店里只配镜片的情况,这些镜架多是来自街边小店、格子铺,甚至是网店。跟传统零售店相比,它们没有什么高档装修与特别的销售模式,就是靠打价格战来竞争,胜在便宜,多副眼镜才抵品牌眼镜一副的价格,符合大众追求经济实惠的心态,方便年轻人用来搭配造型。虽然“一人多镜”一直是行业从业人员希望实现的理想状态,但囿于目前很多人还是没有将眼镜看成与鞋子、皮包、服装等一样消费频率的快消产品,而将他们当成耐用品,甚至是奢侈品,所以目前市场体量还是有限,需要通过媒体和零售商们对消费者进行更多的宣传和教育。
最后,随着电商的发展,众品牌的眼镜价格在网络上变得透明,这自然会给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假冒的大品牌都被以低价在网络销售,网络上的价格必然给很多缺少判断力的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恐慌,怀疑自己被零售店“宰”了。不过即便如此,因为是大势所趋,所以电子商务也就成了宝岛、华视、鹭达等零售商另辟蹊径的寻求突破的新手段。不论是借助天猫或淘宝平台,还是开设网络商城,它们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其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为零售店增加了隐形客源,同时也提高了知名度,有助于零售品牌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