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进行】探秘深耕细作的宁波眼镜市场
探索新路 共谋发展
在与【博士眼镜】副总经理卢文航交流的过程中,他提到了镜片委托加工中心的设想,通过集中化加工、配送镜片,不但减少资源的浪费,还实现了零售商的零库存、零损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零售商的运营成本。国内眼镜行业,企业家们似乎更热衷于“亲力亲为”,对于服务外包始终带有偏见。曾经有一家大型眼镜连锁企业的老板在一次行业论坛中在谈到委托加工时,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加工质量是我们企业领先于对手的‘杀手锏’,一旦外包了,大家的加工质量都在一个水平上了,我们哪里还有优势可言呢?所以我坚决反对委托加工。”当时,他的观点得到了一众同行的拥护。可是话音落下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地寻找委托加工企业了。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原来,这家企业进入了高速扩张期,门店分布越来越分散。在进入一些新的地区时,当门店数量和市场份额达不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加工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自己建立地区加工中心,不仅需要大笔投入,而且一时间未必能招聘到熟练技师,成本也过高。这时,委托加工无疑是最佳选择。
宁波大光明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国防(左) 与 【联合天毅】CEO 黄光荣(右) 合影
这一想法我们在【宁波大光明眼镜】总经理陈国防那里得到了积极的响应。陈总认为集中加工能够节约一些成本,譬如人员工资、设备折旧,按10年来分摊设备成本,算上人工成本,每副镜片大概有30元的加工成本。而每台设备每天的产能能达到600副,目前【宁波大光明眼镜】的实际日产量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产能和员工严重闲置。陈总觉得如果由第三方成立镜片加工中心,即使每副镜片的加工成本只降低了10元,那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目前在上海、丹阳等城市已经有这样的专做加工的企业。他认为这是该大力推广的概念。其实正如【宁波大光明眼镜】陈总所说,委托加工在西方国家似乎早已普及,许多眼镜国际连锁企业甚至把加工中心设到中国,其目的就是为了把成本降到最低。一家温州镜架工厂的老板曾经说过:“外贸订单对于镜圈的尺寸标准要求很严苛,误差较大就要报损;因为国外的眼镜零售企业普遍采用远程加工,扫描镜圈后将数据传输到远程的加工中心,加工完毕将镜片快递至门店,门店自行装框。”可见,委托加工模式对西方国家的眼镜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切都是与之配套的。
中国眼镜行业委托加工起步较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内镜片供应商普遍采用铺货方式,使得零售店对于库存成本几乎没有概念;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镜片供应商在制定产品批发价格时已经加上了这部分成本,最终买单的还是零售商。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人力成本尚在可承受的范围,一旦技术人才紧缺现象严重化,到了无加工师可聘的时候,企业才会意识到外包的必要性。第三个方面,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方面,中国企业家的戒备心理较为严重,委托加工势必让服务供应商对零售店的业务情况了如指掌,这一点是“无法接受”的,不像国外企业有很多财务报表都是公开的,有些秘密不是秘密。虽然如此,但这三个原因都在发生着转变,零售企业加工外包的趋势正在显现。